上海寫字樓都不好出租,其他地方還好嗎?
這不是某些二三線城市,這可是中國最大、最繁華的城市上海,應該說上海的情況是相對比較好的,國內寫字樓空置率比上海高的城市那可是多了去。比如,到成都高新區和天府新區轉一圈,看著那每一條街都可能要住下全城人辦公的場景,著實讓人吃驚,我們經常都有感嘆,有沒有這么多人來租了辦公呢?
是不是全是疫情的影響呢?對比一下數據,大家就可以看出個大概:
是的,在疫情嚴重的一季度達到了創紀錄的20.9%,但是在二季度恢復到20%以內,但無奈在三季度卻再次突破20%。這次已經和疫情的關系不太大了。
同樣是來自央視的報道,深圳的情況與上海類似,只是二季度達到了空置率的頂峰,三季度有所回落。
那么我們就來曬一下其他城市的空置率吧,看看大家是不是好過一些呢,為了公平一些,還是選用疫情前的數據,也就是2019年底的數據,這時完全未受到疫情的影響。
南寧達到了可怕的一半以上,大家可能要說南寧在省會中存在感差,那么蘇州、天津、重慶可是GDP排名很靠前的城市了,其空置率也不小,均高于30%。
我們認為比較嚴重的成都,可能是統計上有些問題,只有17.2%,應該是那些在高新區和天府新區大片建成的高樓還沒有計算入內,老城區搬走的空樓的計算,可能也有不小的誤差。
想投資商業地產的朋友們可能要剎剎車了,因為從各種情況來看,全國都有點過剩了。如果租不出去,套在手里的持有成本也是很高的,除了高昂的物管費以外,還有房產稅在等著,因為商業地產不是住房,是不享受國家免收房產稅的優惠政策的。
除了疫情的影響,應該也有其他一些因素,比如一般都認為供大于求是主要原因,城市在發展中,建高樓的欲望是比較大的,畢竟這樣可以直觀的提升城市的形象。建高樓的收益也是比較可觀的,所以大家都想建,于是大部分地區就過于超前了,建得太多了,超出了市場的需求。
隨著外包業務的興起,家庭辦公和無固定地點辦公等方式的流行,各公司平均占用辦公面積有減小的趨勢。
佛山、無錫、蘇州和重慶等制造業強市的辦公樓空置率低,還和很多大型企業入園有關。由于市區辦公成本較高,園區雖然距離偏遠,但交通條件也較好,部分制造業大型企業將總部搬到園區,自建辦公樓辦公,這樣也可以節省辦公和通勤成本。